以下文字全文轉自Wiki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由來

1973823,兩名有前科的罪犯Olsson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因歹徒放弃而結束。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于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經驗。

甚麼樣的人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况,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1.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3.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4.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1.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威嚇導致現况改變。    

2.害怕:壟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4.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進化和心理分析學的解釋

關於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參看Capture-bonding(英文)

心理分析學的看法,新生嬰兒會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最大化周邊成人讓他至少能生存(或成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症候群可能是由此發展而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角色認同防衛機制的重要範例。

電影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致。

 

007》系列電影的第19集《縱橫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片中英國最大輸油管公司「金恩企業」的總裁羅勃金恩遭恐怖份子殺害,007奉命調查,意外發現金恩總裁的女兒伊莉翠幾年前曾遭同一個恐怖份子雷納綁架過,但自行脫逃。雷納打算要偷走元素以便炸毀油管,007發現後要阻止其陰謀,但伊莉翠因為被雷納綁過,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反而幫助恐怖份子,幷阻撓007的行動。但最後007還是順利完成任務阻止雷納的計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